返回

徐志摩诗集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发布地址: wkzw.me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fb.com

去吧,种种,去吧!

当前有天的高峰;

去吧,一切,去吧!

当前有无穷的无穷!

1写于1924年5月20,原题为《诗一首》,载于同年6月17《晨报副刊》署名徐志摩。

《去吧》这首诗,好象是一个对现实世界彻底绝望的,对间、对青春和理想、对一切的一切表现出的不再留恋的决绝态度,对这个世界所发出的愤激而又无望的呐喊。

诗的第一节,写诗决心与间告别,远离间,”独立在高山的峰上”、”面对着无极的穹苍”。此时的他,应是看不见间的喧闹、感受不到间的烦恼了吧?面对着阔大邃的天宇,胸中的郁闷也会遣散消尽吧?显然,诗因受间的压迫而希冀远离间,幻想着一块能杆泄心中郁闷的地方,但他与间的对抗,分明透出一孤寂苍凉之感;他的希冀,终究也是虚幻的希冀,是一个漫主义诗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由于诗感现实的黑暗及对的压迫,他看到,青年——青春、理想和激的化身,更是与现实世界誓不两立,自然不能被容存于世,那么,就最好”与幽谷的香同埋”,在迹罕至的幽谷中能不被世俗所染污、能不被现实所压迫,同香作伴,还能保持一己的清洁与孤傲,由此可看出诗希望在大自然中求得神品格的独立。然而,诗的心境又何尝不是悲哀的,”与幽谷的香同埋”,岂是出于初衷,而是不为世所容,为世所迫的啊!”青年”与”幽谷的香同埋”的命运,不正是道出诗自己的处境与命运吗?想解脱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也许暮天的群鸦会帮诗解脱心中的悲哀,也许也会使悲哀愈加沉重,愈难排解,终究与诗的愿望相悖。这节诗抒写出了诗受压抑的悲愤之以及消极、凄凉的心境。

梦乡

这一意象,在这里喻指”理想的社会”,也即指诗怀抱的”理想主义”。诗留学回国后,感受到民的疾苦、社会的黑暗,他的”理想主义”开始碰壁,故有”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的诗句。但与其说是诗把”幻景的玉杯摔”,不如说是现实摔了诗”幻景的玉杯”,所以诗在现实面前才会有一种愤激之、一种悲观失望之意;诗似乎被现实触醒了,但诗并不是去正视现实,而是要逃避现实,”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在山风与海涛之间去昂奋和张扬抑郁的神。这节诗与前两节一样,同样表现了一个漫主义诗在现实面前碰壁后,转向大自然求得一方神牺息之地,但从这逃避现实的消极绪中却也显示出诗一种笑傲间的洒脱气质。

第四节诗是诗感发展的顶点,诗至此好象万念俱灭,对一切都抱着决绝的态度:”去吧,种种,去吧!”、”去吧,一切,去吧!”,但诗在否定、拒绝现实世界的同时,却肯定”当前有天的高峰”、”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这是对第一节诗中”我独立在高山的峰”、”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的呼应和再次肯定,也是对第二节、第三节诗中所表达思绪的正方向引,从而完成了这首诗的内涵意蕴,即诗在对现实世界悲观绝望中,仍有一种执着的神指向——希望能在大自然中、在博大邃的宙宇里寻得神的归宿。

《去吧》这首诗,流露出诗逃避现实的消极感伤绪,是诗感低谷时的创作,是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一种心境的反映。诗是个极富漫气质的,当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壁后,把眼光转向了现实世界的对立面——大自然,希望在”高峰”、”幽谷的香”、”暮天的群鸦”、”山风与海涛”之中求得神的慰藉,在”无极的穹苍”下对”无穷的无穷”的冥思中求得神的超脱。即使诗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来反抗现实世界的,但他仍以一个漫主义的激表达了神品格的昂奋和张扬,所以,完全把这首诗看成是消极颓废的作品,是不公允的。

(王德红)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