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声大师

关灯
护眼
第一章 津门学艺 发布地址: wkzw.me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fb.com

“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浮球之智。更多小说 ltxs520.com司马温公,倒有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柔十二岁……哎呦”

伴随着一声痛呼,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小孩捂着手臂,小巧五官紧凑到一起,正憋着嘴一脸委屈地看着他师父。

站在小男孩对面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儿,身上穿着黑色对襟褂子,上还带着一顶黑色毡帽,帽子上一个硕大的补丁十分明显。这小老手里持着竹鞭子,沉着脸盯着小男孩。

“师父……”小男孩弱弱叫了一声,嘟着嘴,含着眼泪很是委屈。

丝毫不为其所动,仍是沉着脸,道:“你还好意思委屈,秦甘罗说成秦甘柔,再敢嘴里拌蒜试试看?”

小男孩倒是机灵,见委屈打动不了师父便立刻换上一副讨好的笑容,道:“师父这您都能听出来啊,哇,真了不起。”

脸一黑,道:“我聋了是吧,我。”

“嘿嘿……”小孩搓着手笑了起来。

叫方文岐,小孩叫何向东,老是何向东的师父,也是他从老渣(贩子)手里把何向东救出来的,收为弟子,传授本事,一直养着这孩子,说是师徒,其实跟爷孙没有两样。

何向东年纪小也有些淘气,但跟师父的感是没话说的。要是没有师父,他现在指不定成什么样呢。老渣那帮对他们这些小孩下手可不软,八九十年代街上那么多断手断脚乞讨的孩子是打哪来的,可不就是这帮的缺德事么。

方文岐轻哼一声,道:“赶紧的,再使一遍八扇屏的活儿,就说小孩子这段儿,要还是说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见逃不过去了,小男孩也就认了命了,愤愤道:“不就是使八扇屏的活儿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师父您瞧好了,我说说您听听,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浮球之智。司马文公,倒有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八扇屏是传统相声中的一段儿,是个非常典型贯活,由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贯组成。八扇屏是相声艺开蒙的活儿,可以说基本上每个演员都会,但是想说好了却是极难。说的好也有,像北京的“二赵”的版本就堪称范本的存在,经典中的经典。

这二赵指的就是著名的相声演员,赵世忠、赵振铎两位赵先生,老舍先生在60年代就称赞北京文艺界的名角就有“四马二赵”,这二赵说的就是这两位。

并不是大家所想那样凭借极快的语速说出来就行的,也并不是随便找一让他把词儿背熟了,快速背诵出来,就是贯了。

相声里面怎么使活都是有讲究的,都需要师父手把手的。举个简单例子,你听家相声演员说段子都笑得不行不行了,等你把原模原样的段子说给别听,家却冷的要盖被子,原因出在哪儿,就是活儿不会使。

就说贯,首先第一点不是快,而是咬字要准,吐字要清,要唇齿喉舌的配合,容不得半点磕或者嘴里拌蒜。其次,什么地方可以偷气,什么地方可以换气都是有讲究的,都是需要学习的。另外还需要身段、表、动作、语气的配合,很是讲究。

相声这门艺术是起源于北京的,甭管传到什么地方,说的都是北京话,虽然某些地区的相声艺在表演的时候有涉及到当地的方言,这也是为了拉近和当地观众之间的距离,行话叫倒也叫怯。传统相声里面也有用方言表演的段子,叫怯.活,比如怯拉车、怯洗澡等等。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推广普通话,相声演员也开始用普通话表演,但其主体仍是北京话,从相声表演中的诸多儿化音就能看出来。

方文岐本身就是老北京,他是民间艺常年奔波各地卖艺,传给何向东也是最传统的北京相声。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