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里的水倒净,往锅里倒进去一丁点儿麻油,等油烧热,就把葱末和姜末倒进去炒香,再把刚才蒸
翅膀和
腿碗里的汁儿倒进去烧一会儿。汁
浓稠
味后,把这个掺和了葱末和姜末的汁儿淋在摆好盘的
块儿上,这道葱油
就做好了。
灶房里的丁小兰和丁建国看到二姐手脚麻利的做好葱油后,都凑过去看,大赞颜色漂亮,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儿,各个在那里吞
水。
“二姐,你在哪里学的这道菜,色香味俱全啊!”丁建国两眼落在了肌上面不转眼。
丁小兰接话,说:“就是,以前二姐你很少进灶房做饭,就算进灶房也只会做回锅,现在居然会做这种菜,我猜这个菜应该是城里的国营饭店的大厨师才会做的。”
丁小甜听了得意的哈哈笑,一点儿都不谦虚的说:“我的手艺就是比得上国营饭店的大厨师,因为……”
后面的话她差点儿说出,又赶忙咽回去了。
不然,就剧透了。
“对了,小兰,你去外面菜地里面摘几个茄子回来,我来做凉拌茄子,不然今天晚上的桌子上光是,太油腻”
“好。”
不一会儿,丁小兰摘了几个新鲜的茄子回来,洗净,茄子上面打花刀,再放进盘子里。大铁锅重新洗
净,放水,烧开,里面放进去洗
净的米。
米煮到七八分熟的时候,把米用筲箕装了,沥。
铁锅里放水,水烧开,放蒸笼,把米和茄子分别放进竹子蒸笼的蒸格里蒸。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饭蒸好了,茄子也蒸好了。
茄子端出来,铁锅里的水倒净,放油,油烧开,铲一些油起来放
切好的辣椒碎里面做成红油辣椒。拍几瓣蒜,剁碎,放进小碗里,往小碗里倒进去酱油醋红油辣椒,最后一
脑淋在蒸好的茄子上。
凉拌茄子就做好了,只见红红白白紫紫,光看这颜色就让很有食欲。
这时候砂锅里的也炖了一个多小时,整个灶房里都充斥着
汤的浓香味儿,不但让在灶房里帮忙的丁小兰和丁建国大吞
水,甚至还吸引来了几个小孩子。
唐玉香抱着秀琳,带着孙子丁鹏,孙丁燕也过来了。
孩子们都在到处东张西望,努力嗅着那香的
汤发出的香味儿,嚷嚷着要吃
,要喝汤。
丁小甜对大家说快好了,就最好一道菜辣子丁做了,就开饭。
唐玉香就叫儿小兰去摆放碗筷,她带着小孩子们出去回堂屋去等开饭。
丁小甜最后做这道辣子,本地乡下
基本都会做,也就是把
丁放油里炸一炸捞起来,控
油,锅里放进去葱姜蒜辣椒炒香,最后把
丁放进去翻炒,起锅的时候倒
一点儿酱油提鲜装盘就行了。
丁家今天的晚饭非常丰盛,三菜一汤,吃的是白米饭,还有米汤。
不管是大还是小孩都吃得非常开心,下桌的时候各个肚子都撑圆了,当然不管是菜还是饭都一扫光了。
吃完饭,丁小甜还要去帮忙收拾碗筷,丁建军不让,他说今天的饭都是二妹做的,该休息一会儿了。
说完,他叫上老婆李珍月一起把碗筷收捡去灶房洗。
唐玉香则是去开了箱子,找出来被子枕蚊帐,
给儿子丁建国,让他先回老屋去,把以前丁小甜住的那间屋打扫一下,铺上凉席,一会儿
儿在这边洗了澡,好过去睡觉。
丁建国抱着被子等走了,丁小甜陪着母亲说话,丁小兰逗秀琳等几个小孩子玩。
夏天的傍晚,丁家小院子里,几个小孩子又跑又闹,丁小甜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一边跟母亲说话,一边扇着。
丁小甜说:“妈,我回来肯定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去,我想,天天过来大哥大嫂这里白吃也不好,要不您帮我问一下,这村里谁家愿意换点米出来,我在老房子那边开火,自己煮点儿饭吃?”
唐玉香一听皱起了眉,她看了一眼灶房那边,大概想到二
儿为什么会这么说了。吃饭之前,她恍惚听到大儿子和大儿媳
在东屋里争了几句,说什么家里粮食不多的话。
看来应该是大儿媳对于二
儿回娘家来住上一段时间,要在家里吃饭有意见。
其实,她这个当婆婆的倒是也能理解大儿媳的想法,毕竟丁家的粮食很紧张,再添上两个
吃饭,时间一长,哪个当媳
儿的能愿意。
“哎……”她叹气,接着说,“如果你只住几天,我肯定要挡着你这么做。不过,我听你的意思,你要住到忠灿回来探亲才回去,这还有大半年……你要换米,自己在老房子那边做饭也好。我明天就帮你去打听一下,我们村里谁家愿意换米的。”
丁小甜和母亲嘴里说的换米,其实就是买米。
只不过这个时候不许私买卖任何生活物资,所以在私
那里买米就换了个说法,叫换米。用什么换,当然是用钱换。而且,会比市场价高上一倍不止。
集体的粮油店里,凭票供应粮食,每斤大概是一毛四,如果要在黑市上买米,这个价格是三毛一斤,跟私买米也是这个价格。
丁小甜想先花上十五块钱,买上五十斤米,差不多可以对付一个月左右。另外再花点儿钱去买点儿菜籽,拿去榨油。剩下的调料和生活物品再买上一些,就能够在前进村娘家住下来了。</br>